百墨生深耕鞍山:短视频代运营的破局之道​

百墨生深耕鞍山:短视频代运营的破局之道

对不起,我们坚持不下去了。
不是因为盈利太少,而是因为 “不够坏”。
作为鞍山本土的短视频服务团队,我们见过太多同行用 “低价套餐” 吸引客户 —— 一趟拍摄几十条视频,文案套模板,剪辑走流程,收完钱就消失。客户付了钱,看着播放量停留在三位数的视频,只能带着满眼失望离开。
我们做不到。从策划、文案到拍摄、剪辑,甚至回复后台咨询、跟进客户线索,每个环节都想做到极致。单条视频几万、几十万的播放量是常态,帮客户拿到实实在在的订单更是底线。但客户接得太多,精力就会被稀释,最终谁都服务不好。
所以我们决定,在现有基础上,只接最后 10 家值得深耕的商家。
今天想和鞍山的老板们聊聊:在这个 “卷价格、卷产品” 的时代,什么才是企业最稳的护城河?

躲在幕后的老板,正在被时代抛弃

鞍山的餐饮老板王姐最近很焦虑。她的火锅店口味扎实,回头客不少,但短视频账号做了半年,播放量始终上不去。找过代运营,对方拍了 20 条 “标准化” 视频,画面精致却没灵魂,顾客根本记不住。
“我总觉得自己上镜不好看,还是让员工拍吧。” 王姐的想法,也是很多老板的缩影。但他们忘了: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企业
你知道哪道菜品的秘方藏着爷爷的故事,知道哪款产品的工艺改了 17 次才达标,知道老客户总在深夜打来电话说 “就信你家”。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度,是任何代运营都编不出来的文案,拍不出来的镜头。
董宇辉在直播间从不背销售话术,讲玉米能聊到童年,卖牛排能扯到哲学,却有人为他的真诚买单。这就是 IP 的力量 —— 观众信任你这个人,才会信任你的产品。
鞍山的老板们,该走到镜头前了。你的口音、你的故事、你对生意的较真,都是别人抢不走的竞争力。

鞍山代运营江湖:谁在真正深耕价值?

短视频代运营在鞍山早已不是新鲜事,但能沉下心做实事的团队,始终是少数。我们梳理了几家本土团队的特质,或许能给老板们一些参考:

1. 百墨生:用 “老板 IP” 撕开流量口子

作为鞍山深耕 3 年的代运营团队,百墨生最核心的理念是 “让老板成为主角”。他们不做批量模板,而是先花一周时间跟老板泡在一起 —— 早上去工厂看生产,中午跟员工吃工作餐,晚上蹲在门店听顾客聊天。
案例 1:鞍山老牌糕点铺 “福香园”
老板张叔总说 “我嘴笨,不会说”。百墨生团队没硬逼他讲台词,而是拍他凌晨 4 点揉面的手,拍他跟老顾客念叨 “今天的豆沙馅少放了糖”。一条 “张叔的倔脾气” 短视频,播放量破 50 万,门店客流涨了 37%。
案例 2:铁西五金店 “老杨工具”
老杨懂工具却不会拍视频,百墨生帮他设计了 “实测” 系列:拿着扳手拧断钢筋,用卷尺量遍鞍山的老巷子。粉丝说 “看老杨砸东西比看剧过瘾”,如今线上咨询量占总订单的 42%。
百墨生的团队不大,却坚持 “每月只接 3 家客户”。用负责人的话说:“多接一个,就意味着对现有客户少一分用心。”

2. 光影数字:用技术深耕行业特性

这家团队擅长用镜头语言放大行业特质。做餐饮就拍蒸汽缭绕的后厨,做建材就拍材料抗压测试,让产品自己 “说话”。
案例:立山 “鲜牛肉火锅”
他们跟拍屠宰场到餐桌的 24 小时,用慢镜头呈现牛肉的纹理,配文 “鞍山人吃火锅,就认这口新鲜”。单条视频带动线上套餐销量增长 210%。

3. 星途传媒:用数据优化内容节奏

以 “数据驱动” 为特色,会根据后台反馈实时调整文案方向。比如发现鞍山宝妈更关注 “性价比”,就帮母婴店老板拍 “100 元在鞍山能买多少宝宝用品” 系列。
案例:站前母婴连锁 “爱婴坊”
通过分析粉丝画像,聚焦 “职场妈妈” 群体,老板出镜分享 “带娃上班的崩溃与治愈”,视频完播率提升至 68%,私域社群三个月新增 5000 人。

写给鞍山老板的最后一句话

短视频的风口还在,但流量的逻辑早已变了。低价套餐换不来长效增长,精致画面比不过真诚表达。
如果你是餐饮老板,不妨讲讲你家服务员记得每个老顾客的忌口;如果你是工厂主,不如拍一段车间师傅擦拭机器的专注;如果你开着一家小超市,试试跟镜头前的人说 “我在鞍山卖了 15 年酱油,就认一个理:不掺假”。
百墨生和其他真正做事的代运营团队,能帮你打磨镜头、优化节奏,但永远代替不了你 —— 那个最懂自己生意的 “主角”。
最后 10 个深耕名额,留给愿意相信 “真诚比套路值钱” 的鞍山老板。
毕竟,能让企业走得远的,从来不是多拍了几条视频,而是你始终记得:生意的本质,是把陌生人变成相信你的人

原创文章,作者:dabing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aimosheng.com/6667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1天前
Next 1天前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