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短视频风靡的当下,许多老板都期望借助短视频打造个人 IP,拓展商业版图。然而,面对镜头时的紧张、不自然,却成为了他们前行路上的绊脚石。即便团队精心策划选题、撰写文案,最终呈现的效果也会因 IP 表现力不足而大打折扣。今天,就为大家深度剖析如何提升短视频表现力,让你的口播和 VLOG 瞬间提升档次,吸引大量流量。
一、改体态:塑造自然交流感
在拍摄短视频时,体态对表现力的影响不容小觑。不少工厂老板拍视频时,语气生硬、表情刻板,就像在播放信息流广告,难以让观众产生代入感。比如 “工厂历经 20 年风雨,一路走到今天,不忘初心。” 这样的表达,过于正式和生硬。
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体态,来调整语言风格。当我们身体微微前倾,肩膀放松,与镜头保持合适的眼神交流时,就像在和朋友面对面分享故事一样,语言会变得更加自然流畅。例如,我们可以这样说:“我告诉你个事,咱们工厂这 20 年,可真是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,但一直到现在,初心从来没变过。” 对比之下,不难发现,改变体态后,表达更具亲和力,观众也更愿意倾听。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调整体态,以下是不同体态在短视频拍摄中的对比分析:
体态类型
|
表现特点
|
对观众的影响
|
改进建议
|
僵硬型
|
身体挺直、一动不动,表情严肃
|
让观众觉得有距离感,难以产生共鸣
|
肩膀放松,微微晃动身体,增加肢体语言
|
随意型
|
弯腰驼背、姿势懒散
|
给人不专业、不认真的印象
|
保持背部挺直,坐或站时展现良好精神面貌
|
自然交流型
|
身体微微前倾,根据表达适当做手势
|
让观众感受到亲近,愿意持续观看
|
保持眼神交流,配合语言节奏调整体态
|
二、改声音: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
声音是传递信息、感染观众的重要元素。在了解如何改变声音提升表现力之前,先来认识一下实声和虚声。实声是声带闭合紧密时发出的声音,比较结实,像 “八百标兵奔北坡,炮兵并排北边跑,炮兵怕把标兵碰,标兵怕碰炮兵炮。” 就是典型的实声示范。而虚声则是声带闭合较松,带有很多气息的声音,比如睡前给孩子讲故事:“在很久很久以前,山上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在那讲故事,讲的故事是创始人 IP 怎么做。”
在短视频拍摄中,虚实结合的声音往往更具吸引力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自测并找到这种发声状态:早上起床声音特别放松的时候,把手放在嗓子眼下面,尝试持续发出气泡音,这时声音是下沉的。在这个基础上再加点气,声音的松弛感和共鸣就会出来。
就像我上学时,专业里都是宽音大嗓、播音腔的同学,我的声音在当时算是比较差的,被老师评价为 “小亮嗓”,但经过三年的训练,我找到了自己舒适的共鸣区和虚实结合的用声方法。所以,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加以练习,每个人都能改善自己的声音表现力。
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不同声音类型在短视频中的应用场景:
声音类型
|
特点
|
适用场景
|
示例
|
实声
|
声音结实、有力
|
强调重要信息、展示自信态度
|
宣布重大决策、介绍产品优势
|
虚声
|
轻柔、带有气息
|
营造温馨氛围、讲述故事
|
情感类分享、睡前故事类视频
|
虚实结合
|
兼具两者优势
|
增加声音层次感和吸引力
|
大多数口播和 VLOG 视频
|
三、加语气助词:让语言生动起来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与客户聊天时,话语里总会自然地掺杂一些语气助词,如 “嗯”“啊”“这是” 等。但在拍摄短视频时,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,导致表达显得僵硬。
比如,团队给的稿件内容是 “创始人 IP 怎么打开表现力?” 这样的表述就比较生硬。如果我们加上语气助词,变成 “这创始人 IP 怎么打开表现力呢?” 瞬间就会让语言变得生动自然,更符合日常交流的习惯,观众听起来也会觉得更亲切。
我用这个方法帮助过大概 20 多个百万大 V 调整表现力,效果显著。大家可以找一些常见的话题进行练习,如 “如何做好短视频运营”“创业的那些事儿” 等,在练习过程中加入语气助词,感受语言的变化。
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加语气助词前后的区别,下面通过一个表格进行对比:
原句
|
添加语气助词后
|
效果对比
|
短视频运营要注重内容质量。
|
嗯,短视频运营啊,还是得注重内容质量。
|
更自然,像在与观众交流
|
创业需要做好市场调研。
|
这创业啊,肯定得做好市场调研,是吧?
|
增加互动感,吸引观众注意力
|
掌握了这三大提升短视频表现力的秘籍 —— 改体态、改声音、加语气助词,相信大家在拍摄口播和 VLOG 视频时会更加得心应手。不过,想要真正提升表现力,还需要不断地练习。大家可以把练习的视频发布在抖音上,将账号艾特在评论区,我们可以互相打分、交流,看看谁能率先突破 80 分。一旦掌握了这些技巧,持续输出优质内容,流量和粉丝增长自然水到渠成,离打造成功的商业 IP 也就不远了。赶紧行动起来吧,在短视频的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!
原创文章,作者:dabing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aimosheng.com/5363.html